1月12日,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2018年年会暨首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主要探讨智慧通航,以及破解当下产业发展困局的可能之路。
“中国通用航空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在论坛发言时开宗明义,“智慧通航可以促进我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比如说为我们的智能飞行器的研发生产,通用机场的运行运营管理,通航公司的运营服务,低空飞行的保障体系建设,以及通航市场的开发及行业应用等等场景,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提升我们全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创新我们通航的业务模式,实现通航产业的智慧运行和管理,助力我国的通航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马力强在致辞时表示,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着调整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升级消费的历史使命,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数字中国建设发展非常迅速。通航加数字催生的智慧通航,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马力强/图 来源宇辰网
截至2018年6月,我国已有93座通用机场获得颁证,新增了通航企业39家,净增了118架通用航空器,通用航空各项主要指标的发展和总体的趋势,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通用航空、运输航空并称为民航业发展的两翼,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让通用航空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民航运输司司长刘锋也表示,“在工作当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各地各方面,包括我们的金融机构,我们的企业参与投资、支持通用航空的热情是非常高涨。”发展通用航空也被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很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通用航空发展的规划,有的还提出了公共航空全覆盖。
“根据各省、市、区公布的公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底要建设1100多个通用机场。”刘锋说,民航局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除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办指导意见,也在致力于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包括:明确通用航空发展的思路,也就是解放思想,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现在通用航空的发展,我们感觉到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就是说对通用航空有放有管,放什么管什么,我们要研究。在放和管的关系上,我们是要以放为主,以前管的太多、太细、要求标准可能太高了。”再有就是分类管理,因为通用航空门类很多,从航空护林、农药喷洒到无人机等等,有上百种。所以需要根据通用航空不同的类别,实行有针对性的分门别类的管理,而这些以前是做的不够的。为此,民航局印发了《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各项任务和具体措施。
其次是突出试点创新,按照试点引入、以点概面的发展路径,民航局先后批复了东北、华东、西北、新疆和东南五个地区的通航管理改革、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监视等八个试点项目,进一步探索放什么、管什么、如何放如何管,促进通航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三是强化督办落实。为贯彻落实放管服的要求,解决通航领域反应比较突出的过度监管的问题,促进通航加快发展,从2017年10月下旬起,民航局就眼睛向内组织开展了覆盖全行业的通航专项督查,共梳理归纳出193项过度监管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督办,着力解决针对通航要求过严标准过高的问题。“目前整改完成率已经达到95%,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构建通用通用航空的法规体系,改变过去套用运输航空的规章和标准来管理通航的做法,逐步构建符合通用航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独立法规体系,促进通用航空飞起来。
在各方的支持下,民航局相继出台120多项放管服的政策措施,修改了十多部规章,不断创造愈加良好的制度环境。“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国通用航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这里可以用四个大幅增加来概括。一是通用机场数量大幅增加,去年126座通用机场获得颁证,是历年颁证总和的1.7倍。第二是航空器数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新增289架通用航空飞机,在各个中国通用航空飞机达到了2581架,实名登记的各类无人机接近30万架。第三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递增通用航空企业58家。四是飞行小时大幅增加,与去年的飞行小时总量比,同比增长12.4%。新兴的无人机领域自2018年6月实施无人机经营许可以来,有4300多家企业获得经营许可证,在线注册5.4万架商用无人机,无人机飞行活动达到37万小时,通用航空市场的活力不断释放。
尽管通航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机场数量、飞行小时数等与国办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仍然非常滞后,跟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有很大的差异,就是跟广大的消费者,企业的期望值也有很大的距离。未来民航局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优化服务,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行业内外之间的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形成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合力。
朱玉也坦诚,我国通用航空面临着若干的发展瓶颈,这里面既有体制机制的限制,也有技术保障和体系缺乏等等的因素,突出的表现在自主研发的能力不强,标准与规范的不统一,低空监视飞行的服务体系不完备,通航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不强等。
2018年年会暨首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图 来源宇辰网
在朱玉看来,要推动通航的发展,就必须全面地掌握并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维,要更加主动地推进通用航空与智慧的融合。他认为在建设智慧通航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要坚持顶层设计,由于智慧通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是一个相互作用演化的综合性复杂系统,所以要坚持基础实施和制度政策两个层面并重来开展顶层设计。坚持在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主要是用来解决机制的不协调,比如低空的空域改革,空域管理的协同运行,通航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完善通航运营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融资的机制,这是在体制方面。在技术方面主要是要打破技术的壁垒,充分地发挥“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让智慧通航的发展能够小步快跑,不断迭代,逐步的逼近,快速的更新,强力的扩展。
第二个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智慧通航的发展,无论是管理的体制,运行的机制,还是技术的实现方式,都是在创新中完成的,没有创新,要推动智慧银行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朱玉说,所谓智慧通航就是要构建低空的创新生态,促进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推动管理机制创新,运营的模式创新,资本的运作创新,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资源。进而发挥社会通航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带动起周边的业态,互动发展联动发展统筹发展,形成更大范围的社会经济,乃至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智慧社会的概念。
第三个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毕竟智慧通航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每一个消费者和行业用户上,实现精准的服务,增强每一个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要找到消费者的刚性需求,集中的发展,重点的突破。”他表示,也只有真正的满足了公众的需求,智慧通航才有可能带动旅游水平的提高,才会产生消费的联系,通航的市场才会扩大和稳固。
第四个是要坚持城行并进,行行并进,这里的城是智慧城市建设,行是指行业应用,当下新型智慧城市也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一个通用的功能平台,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一个高效运营的管理中心,同时还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我们要研究智慧通航的体系架构,必须要把智慧通航融合到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使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智慧通航的发展要紧密地与智慧农业智慧测绘智慧能源智慧电力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等这样一些行业应用紧密的结合,紧跟行业智慧化发展的步伐,成为这些行业空中的一个维度和空中的一个平台。”
第五是要坚持有人无人并重,“当前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了我们通航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智慧通航的发展要充分的考虑到无人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注重应用和管控,注重无人机数据智能化的处理。”朱玉表示,无人机的数据是海量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怎样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是非常值得大家交流和探讨的。
第六是要坚持落实落地,在推动智慧通航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与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区域发展等等这样一些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发展规划相衔接,推动国家建立一批重大的示范工程进行引领与示范,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居民融合的协同推进体系,实现资源的整合,解决督导的效益,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和跨部门的智能应用,健全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保障,构建一站式的云服务平台,实现通航数据业务的功能的集成化管理,建设一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技能的社会通航人才队伍,对通航机场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的提升,培育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全都参与的一个新型的建设模式。
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组长丁跃在发言时表示,从已有的增长数据上看,可以说民航局放管结合以防为主、分类管理的指导原则正在逐步的落实,有效的推动中国航空的健康发展。由中国信息协会同行分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智慧同行高峰论坛,把智慧和通航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当下,为通用航空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数字经济的带动,将催生出新的通航发展模式,新的监管模式,新的通常消费体验模式,将会为通航的超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开创中国航空的未来。
“智慧、智能将为通用航空赋能,使通航的发展势能叠加动能增倍效能放大。”丁跃说。
更多无人机行业资讯,请关注宇辰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